哈尔滨是东北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在这里,游客可以买到很多物美价廉的皮货及其他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品,闻名中外的东北特产人参、鹿茸等珍品也能在这些商店中以很低的价格买到。猴头是真正的“山珍”,物美且价廉;淡水鱼王鲟鳇鱼、大马哈鱼、三花鱼(鳊花、鳌花、吉花)是真正的人间美食,河中极品,鲜嫩可口;哈尔滨红肠是民间真正的佐酒之佳品,盛宴之珍馐;北国红豆、山野菜虽不足挂齿,前者却如“相思豆”般含义深厚,后者则是真正的北方野味,都值得购买。
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步行街它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中央大街步行街是久负盛名的中华名街之一,始建于1898年,最开始时叫做“中国大街”,1925年才被改称“中央大街”。中央大街全街区现有欧式、仿欧式建筑75栋,各类保护建筑36栋,其中主街17栋。
一条中央大街,囊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含括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其含括历史的精深久远和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多姿,为世上少见。中央大街步行街的路面用方块花岗岩铺就,形状像极了俄式的小面包,经过百年的洗礼,它们一块块还是那样密实而精巧,踩在上边那起起伏伏、光滑细腻的韵律质感,让人舒身惬意、步履翩然。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据说在旧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真可谓金子铺成的路。
透笼街——小商品批发一条街
透笼街经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哈尔滨、黑龙江省乃至东北三省,“透笼”几乎成了东北小商品批发的代名词。早期,透笼街周围的商行就比较多,形成了以“八杂市”为中心的自发市场。当时透笼街除了日用百货,还有生蔬菜品等,非常混杂。透笼小商品市场建成初期,顾客大多来自哈市周边市县,如呼兰、阿城、双城、肇东等,后来发展到全省各地,成为本埠小商品零售批发市场的黄金之地。
透笼街周围集中了哈一百、曼哈顿商厦、世纪联华购物广场、振龙小商品批发市场、太阳轻工批发市场、哈尔滨化妆品商场、金太阳精品城等商场,它们的经营面积都在万米以上,之间的距离最远的不超过1000米。透笼街上同时还汇集了数百家经营着同类商品的门市营业场所。哈市及周边市县和省内大部分地区从事小百货生意的个体业者都来这里进货。
地段街——乐器一条街
在哈尔滨这个收纳了大量侨民、融汇了众多文化的“东方小巴黎”,人们喜欢音乐、懂得音乐,而地段街积淀着这座音乐之城最基础的底蕴。1899年沙俄在哈尔滨修筑中东铁路时,铁路第九工程段就设在这条街上,所以这条街被人称作了地段街。地段街北段(透笼街-友谊路)是哈尔滨市乐器及配件经销的集中地带,街道两边有几十家乐器店,管弦乐器,钢琴,民族乐器,电声乐器,舞台音响,应有尽有。
比乐街——女士用品一条街
在原有美容美发专业街的基础上,扩大了经营范围,在这十字型街区内,共有从事美容美发用品经营的专业店112个,其中美佳娜、安利、雅芳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此街,是女士购物的集中之地。
建设街——俄式商品一条街
琳琅满目的俄罗斯商品,操着汉语的俄罗斯客商,熙熙攘攘的各地游客……在南岗区建设街中俄民贸一条街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俄罗斯商品民间贸易街区,主要经营来自俄罗斯的旅游纪念品,有皮毛、日用品、工艺品、服装及军用品等。外地游客来哈到这里购物,买上几种俄罗斯的小商品,如套娃、望远镜、巧克力及服饰等,留作纪念,馈赠亲友,在整条街很少有本地的特产。
南马路——皮草一条街
因为气候的因素,哈尔滨成了全国“皮草”销售量最大的城市,引领着皮草服装的潮流。而哈市道外区南马路与景阳街交口一带,几乎成了皮草服装的一条街,这里皮草商厦一家挨着一家。众多皮草品牌在这里安家落户,形成了哈尔滨独特的皮草文化。这里的许多店铺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它们多数是从早期卖其他动物皮毛开始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哈尔滨才出现了皮草专营店的模式,经营地点也从道外地区扩散到了南岗区和道里区。从2002年开始,哈尔滨的皮草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有300多家皮草商店出现,在十多年后的今天,漫天的广告大战、各种明星的代言,成为零售商们占领市场的有效法宝,哈尔滨皮草市场也逐步走向成熟。琳琅满目的裘皮服饰、2000多平方米的旗舰零售商店、国际影星的时尚代言,充分说明了哈尔滨皮草独占时尚潮头的地位。